上海沪指指数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也称为上证指数或沪指。它代表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股票的总市值的变化情况。该指数的历史最低点是1990年12月19日所形成的95.79点,而历史最高点是2007年10月16日所形成的6124.04点。因此,上证指数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到目前为止未能突破历史最高点。
1. 上证指数的历史最高点和时间
历史最高点:2007年10月16日,达到6124.04点。这一纪录是在党的“十七”大召开的时候创下的,标志着中国股市的高峰时刻。
2. 当前上海沪指指数情况
目前,沪指报3092.68点,跌幅为0.01%。深成指报10292.95点,下跌0.27%。创业板指报2075.33点,跌幅为0.46%。科创50指数报889.89点。沪深两市的总成交额为1805.9亿元,北向资金实际净卖出。
3. 上证指数的构成和权重
上证指数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包括A股和B股)为样本,并根据发行量(包括流通资本和非流通资本)进行加权。这意味着市值较大的股票对沪指指数的影响更大。
4. 北向资金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北向资金是指投资者通过香港交易所买入中国内地股票的资金流动。北向资金的净流入或净流出对于上证指数有重大影响。北向资金的实际净卖出会导致指数下跌,而净流入则会推高指数。
5. 上证指数的交易量和成交额
交易量是指在某一交易日内的股票买卖总手数,而成交额是指该交易日内的总交易金额。交易量和成交额的增加往往意味着市场活跃,而减少则表示市场趋于冷清。
上海沪指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代表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股票的总市值的变化情况。它的最高纪录是在2007年达到的6124.04点,但该指数目前尚未能突破该纪录。指数的涨跌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北向资金的流入流出、交易量和成交额的变化等。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理解上海沪指指数的走势和市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