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上参考内容,以下是对公允价值变动的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1. 公允价值变动核算
公允价值变动核算是指对于资产负债表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根据其公允价值与账面金额的差额进行核算的过程。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金额,会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同时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反之,如果公允价值高于账面金额,会做相反的分录。
2. 公允价值变动计算公式
公允价值变动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允价值变动 = 当期公允价值 上期公允价值
当期公允价值是指当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而上期公允价值则是指上一期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
3. 公允价值变动与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为了短期内的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时,会根据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会计分录。具体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卖出所得的钱)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账面价值)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变动部分)
4. 公允价值变动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对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会涉及到其他综合收益和投资收益两个科目。当股票价格发生变动时,会根据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进行以下会计分录: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收益(当发生收益时)
5. 公允价值模式与成本模式的转换
在部分情况下,需要将固定资产或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这种转换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原本需要计提折旧的资产,在转换后就不再计提折旧,而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核算。
公允价值变动是指根据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的变化对相应科目进行核算和调整的过程。它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理解和掌握公允价值变动的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方式,有助于准确评估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为业务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在进行业务转型或转换计量模式时,也需要特别注意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