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计算标准的发展历史 简述汇率制度演变的三个阶段

2024-03-31 12:09:48 59 0

汇率计算标准的发展历史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三个阶段

1. 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时期

在1981年到1984年之间,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于出口创汇成本,但高于国内外消费物价之比。为了扩大出口,人民币需要贬值,但贬值则对非贸易外汇收入不利。此阶段主要是兼顾贸易和非贸易的因素,呈现出并存现象。

2. 钉住美元的钉住汇率制度

1953年到1973年初,我国实行钉住美元的钉住汇率制度。在这个阶段,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始终保持不变,这种稳定性有助于保持国际经济关系的平衡,但也存在着依赖美元走势的风险。

3.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994年之后,我国采取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一步明确国际收支平衡的管理目标,提高人民币可兑换程度,建立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发展。

二、汇率制度演变的因素分析

1.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对汇率制度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一国通货膨胀率较高,必须选择浮动汇率制度,以保持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固定汇率制度更为适合。

2. 劳动力市场弹性

劳动力市场的弹性程度也是选择汇率制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工资越具有刚性,越需要选择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以应对市场波动和调整的需求。

三、国民经济发展对汇率制度演变的影响

1. 计划经济阶段

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个阶段,人民币汇率主要受制于经济计划和对外贸易的统一管理,外汇管理也相对严格。

2. 改革开放探索阶段

改革开放至“南巡讲话”期间,***经济探索开放与改革的新路径。这个阶段的汇率制度更具灵活性和市场化特点,开始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过渡。

3. 市场经济发展阶段

1994年后,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一步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的金融往来。这一阶段的汇率制度更为适应市场需求,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