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双轨制是指在某一国家或地区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货币体系或汇率体系,并且这两种货币或汇率都是合法的和被国家承认的。
1. 价格双轨制
同种商品国家统一定价:在价格双轨制下,国家会对同一种商品实行统一的价格管理,以保证商品的供应和价格的合理性。
市场调节价存在:同时,允许市场力量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节商品价格,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的变化。
2. 汇率双轨制
外汇规则的制度:汇率双轨制是一种关于出口外汇所规则的制度,在国际贸易中起到调节外汇市场的作用。
内部结算价和官方牌价的存在:根据汇率双轨制,国家会设定一个内部结算价,用于贸易外汇的结算,同时也保留官方牌价供非贸易性的外汇交易使用。
3. 货币发行和铸币制度
商代贝币成为货币单位:中国商代甲骨卜辞中的“朋”字,意为两串贝币,表明贝在商代已经被制度化作为一种货币单位。
国家发行铸币:各个诸侯国在春秋时代开始国家发行铸币,这些铸币由国家权威所认可和发行,从而形成国家货币体系。
4. 古巴的货币双轨制取消
古巴宣布取消货币双轨制:根据古巴国家主席的宣布,古巴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取消货币双轨制。
统一使用一种货币体系:取消货币双轨制后,古巴将统一使用一种货币体系,消除由两种货币存在引发的经济问题和不平等现象。
5. 货币双轨制的影响
统治阶级的主导地位:通过货币双轨制中的计划货币和市场货币的使用,统治阶级可以维持其主导地位。
汇率双轨制对企业出口收汇的影响:企业的出口收汇被分成两部分,并按照不同的汇率进行结算,对于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产生影响。
6. 双轨制的意义
解决具有特殊性质问题:双轨制常被用于解决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问题,如货币政策、教育制度、医疗保险等。
从灰色市场到白色市场的转变:允许市场存在双重价格安排,包括官方汇率和民间汇率,有利于将灰色市场转变为合法的白色市场。
在中国历史中,货币双轨制的引入和取消都具有重要意义。货币双轨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但也会带来经济不平等和垄断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推进,逐渐趋向于统一的货币体系和汇率体系。货币双轨制的使用和变革是国家经济制度和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